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文语言的“味道”(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公文语言的“味道”(下)》。
4、“家常”味
味道的泉源在民间。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词语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现实生活的。
民间语言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不管是谚语、歇后语,还是惯用语、顺口溜,都饱含生活气息,如同家常小炒,虽然简朴,却耐人寻味。家常味有两种“味精”。
——口语。比如,“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是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长江病了”这句口头语,贴切地说明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污染问题。
还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中国多走走、多看看”这些都是老百姓拉家常,“摆龙门阵”“唠嗑”的话,说出来,像亲朋好友相互邀约,走亲串戚,充满亲切感。
——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顺口溜等。比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用“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的歇后语形容空话连篇的长文章;在《论持久战》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告诉军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夺取胜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 此处隐藏9659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