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秘支招 > 职场高手

中国饭局里的学问,你了解多少?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饭局里的学问,你了解多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饭局里的学问,你了解多少?》。

饭局,是人们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在不少人印象中,官员尤好饭局,十八大之后,这些饭局明显减少,但不妨碍在饭桌上,依然要讲政治。

有人归纳过,大家通过饭局可以产生决策,可以张扬势力,可以收纳或排斥,可以论资排辈或攀比高低,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这个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升华成细致和有效的政治工具。

但官场饭局文化中的不少问题,我们今天必须正视和做出改变,真要刹住公款吃喝风气和饭局潜规则,需要治源头和抓过程,更要文火慢炖,运用疏导之法,达移风易俗之效。



谁请客不重要,谁被请更重要

吃饭,在官场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在过去,请谁吃?去不去?吃什么?这里面都大有文章。能参加一定分量的饭局,意味着一种资格。意义越是重要的饭局,自然越封闭,级别越高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在古希腊,谁要是单独吃饭,会被认为是可耻的,因为不同的餐桌决定着人群划分。
2005年,广东村级换届,广州市增城石滩镇麻车村的两名村主任候选人雇用20多辆中巴车,争相宴请全村9000多名村民吃饭,一吃就是10多天,花费超过百万元,结局自然是得不偿失。事后当地有人表示:“这就是不懂‘政治’,哪能这样大规模‘撒网’呢?一下子请这么多的客人,已经失去了请客的本意。”
就客人来说,更多时候,是担心别人不请你,那意味着你被这个群体冷落了。知名记者褚朝新说:出门在外搞工作,你若处处拒绝别人,连饭都不吃一顿,工作也自然常常很难开展。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好接触,满肚子的阴谋诡计和可怕的念头,“不然,他怎么连饭都不吃一顿”。

当然,有时候被邀请,也并不意味着全是好事。在鸿门宴里,刘邦接到项王邀请,不想去也得去,在宴席上居于下首,政治前途与身家性命悬于一线,话语权在项羽手中,自家只能设法周旋,席间剑光闪闪,也只能佯作无事;同样,刘备受到曹操邀请一起青梅煮酒,席上也是言不由衷,好不辛苦。
而现在的官员只要听到纪委请喝茶,就像听到廉政公署请喝咖啡,早就汗流浃背。自然,人们关注的也不是请客方,而是客人。

谁点菜不重要,坐哪里才重要

法国历史学家让·马克·阿尔贝说过,饭桌上的老大不是那个吃的最多的人,而是吃的最少的,他不仅掌握着餐桌,还掌握着用餐的话语权和节奏。

一度,权力与胃口相关,食量大似乎意味着统治力强,如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而一把手则是通过吃饭,可以保持属下的对立和竞争从而维持均衡。在西方,如果哪个政治家不能喝酒,或者“吃不动”一桌丰盛好菜,就不会受选民喜欢。如前法国总统萨科奇因为不喜饮酒,被民众视作不能“平易近人”。
在官场饭局开席之前,总会由一个人发表祝酒词,一来体现自己的位置,二是加强和客人之间的联系。前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有过一番高论,他认为没有祝酒词,宴会就不顺。

不得不承认,历史上发明圆桌的那个人是个天才,因为圆桌的含意是“平等”和“团结”。相传,亚瑟王的圆桌打破了12骑士的等级,每个人都看似平等了,但其实并非这样,比如亚瑟王的位置后面就撑着华盖,因为他才是NO.1。
NO.1坐的位置自然是很讲究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主位,有的地方谦虚地称为“主陪”。主位为什么要面对大厅的入口?据历史学家的研究,这儿可以观察全体,以及人员的进入,从而起到控制整场宴会的作用。其他人往往则是以这个席位为中心,按重要程度依次围聚,在整场饭局中,大家都在靠近中心,关注那个人的语言和动作传递出来的蛛丝马迹。

上世纪克里姆林宫的餐桌上,曾经展现过森严的等级,所有人的目光都要专注于斯大林,频繁祝酒后,大家起身走向领袖碰杯,权力的集中由此得到了象征体现。希特勒也经常在宴会座位的安排上煞费苦心,离自己近的该是戈培尔或戈林没有定论,全看此时需要鼓励还是制约他们。

当然,给其他人排位子,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种席位的安排是很讲究和复杂的,坐什么样的位子对应着什么样的职务、年龄、亲疏关系。当然这种排列并不固定,席间要是有人临时加入,这种脆弱的平衡就得重新被打破。
一位市政府副秘书长表示:有时候,一块桌布都有非同寻常的含义。如果有几桌客人,且难以用方位设置的办法来突出主台,就要利用主台与其他餐台的桌布色彩不同、餐具的不同来突出主台。为避免敏感的“次序高低”问题,在桌次安排上不用数字,而是通过花卉名称不同加以区别。

上述官员是北方人,他说以单位名义宴请客人有一定规矩:一般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随意。
但有些地方经常会让客人坐在主陪的位置上,而副主陪的位置坐了一名司机,“大概他们觉得,这个位置是上菜的地方,一点都不重要”。据某市接待处网站上一篇文章介绍,多桌宴会各餐桌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5米,主宾桌四周和主通道的距离应不少于2米,餐桌距四周墙壁应不少于1.2米。

当然,和民间请客一般由主人点菜不同,官场上的主位者往往不会亲自点菜。“负责接待的办公室主任通常会在领导来之前把菜点好,等主客到达之时凉菜必须上好,绝不能让桌子空着,这是大忌。”上述人士表示,“但现在这些规矩已经简化了不少。”

吃什么不重要,说什么才重要

钱钟书说过,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常被人们忽略的是,名画《最后的晚餐》和《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没有一个人的眼神在盯着食物。有人说,在官场,吃饭的目的并不简单,宾客们的肚子大多并不饿,有人甚至很少体验饥饿,吃饭是为了维持一种关系,或解决一个问题。

吃的简单,并不代表不尊重客人。四菜一汤是最早的国宴标准。既然吃什么不重要,那么什么才是饭局中的精华所在?有人说,餐桌是一个特别的政治场域,它像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政治的角力、权势的较量皆在这里无声上演,“吃饭是最细致而有效的政治工具”。
饭桌上,官员们的话通常不少。有地方官员表示,饭桌上碰到一个北京来的官员,大家总会追着问这问那。梁文道说,爱在饭桌上聊官场轶闻,多半是为了展示自己人脉广,消息灵。这里面相当多都是酒精刺激之后的真实流露,这种真实并不等同于他认可你的价值观,万万不要因为对方拍着胸脯跟你说了几句真话就以为遇到了真爱。在饭桌上“嗨了”以后,要跪下来和你拜把兄弟的场面,那种感情的流露,绝不亚于去年在餐桌上下跪的泰州官员张爱华。分清饭桌上的真话和假话,那是会吃饭的表现。

毛泽东和张澜、黄炎培、柳亚子这些民主人士在饭桌上一边小酌小饮一边共商国事,这是肝胆相照的真话,许多治国方略也是在这种谈笑风生的聚餐中酝酿而成;周瑜在群英会上大摆筵席,表面上和老同学蒋干“推心置腹”,暗地里却反过来对老同学“杀熟”,骗得曹操斩将,这就是明显的假话。

在哪儿吃不重要,最终成果才重要

据媒体报道,王岐山在广州、海南、北京等地任职时,交游士林,商界学界亦多故人。但去年的所有饭局,王岐山都一应不赴。他邀请朋友们到家里做客,开伙煮饭,既遵守了中央规定,又避免了老友生疏。

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官员喜欢吃吃喝喝,是很多人的固定印象。其实,一部分官员早已厌倦了应酬吃喝,很愿意回家吃。
饭桌上解决问题,有时可以提高效率。1999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到湖北看望慰问灾民。除夕夜,朱总理及家人召集随行人员吃了一顿家庭式的年夜饭,席间谈到了能否涨工资的问题,但就当时的形势恐难实行。在国家计委任职的张国宝提出增加节假日的问题。他说是否可以增加节假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休息机会,也是提高福利的一种方式。对这个问题,席间大家似乎都赞同。春节假期后,朱镕基回到北京就把此事提上议程,通过正常程序,最终得以落实。


官员并非不能在外吃饭,关键要把好尺度。当然,没人提倡官员必须天天“回家吃饭”,这不,刘志军妻子还说他天天晚上都回家吃饭,从不出去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客服QQ:38536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