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老秘支招 > 公文写作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范文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范文》。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范文(精选5篇)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范文 篇1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能放心地去上班了。”龙华街道玉翠社区接听到辖区黄女士的求助电话,得知黄女士家中有特殊儿童无人照顾,便联系有照顾过特殊群体经验的玉翠青志愿者郭姐帮助黄女士照顾孩子。这一暖心行动得到了居民的感谢与认可。

  黄女士家中有一名7岁的特殊儿童,平日里,都由黄女士和其婆婆照看,但婆婆临时有事已经返回老家。黄女士的下班时间也不固定,往往11点多才能回到家,孩子无人照顾。焦虑之际,黄女士看到了玉翠社区的暖心热线,主动寻求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

  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在辖区义工群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由于黄女士的孩子年纪较小,且腿脚不便,工作人员了解到在册玉翠青志愿者郭姐有过照顾特殊群体的丰富经验,便电话询问郭姐是否有时间帮忙照看这名特殊儿童。“没想到郭姐一下子就答应了,每天都到黄女士家中帮忙照顾小孩。”工作人员说道。

  于是,郭姐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照看孩子吃饭、洗澡,细心帮助孩子按摩放松腿部肌肉。等黄女士回家后,她才放心离开。黄女士连连表示感谢,郭姐却说:“大家都住在附近,能帮上忙我也很开心。”

  “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只要需要帮忙,我们都会尽力帮助。”玉翠社区像这样的志愿者还有370余名,针对社区高龄长者、特殊群体,玉翠青志愿者都会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并将志愿服务板块内容进行更精准地聚焦,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点对点帮扶青少年简报范文 篇2

  为积极响应山东师范大学团委“青苗计划”号召,6月24日至7月7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春风化雨润桃李”乡村青少年爱心支教团的10名成员借建团百年契机,深入乡村基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支教团以“1234”方针为指引,即“把握一条主脉,开拓两条路线,守住三大阵地,打造四大板块”。一条主脉,即乡村青少年教育爱心帮扶。两条路线,即团队分设山东省和福建省两个基地,实现地域多元化,并在各实践基地之间建立线上联系和纽带。三大阵地,即“沉浸式”教育阵地、“全方位”服务阵地和“多元化”宣传阵地,致力于乡村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工作,扩大团队影响力。四大板块,即“国学”课堂、“乡土”课堂、“书香”课堂、“青年”课堂的课程设计,分别针对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认同、阅读习惯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四个维度展开,让教育火种埋入乡村青少年的心田,最终打造“心灵”课堂。

  知礼明行,把经典讲透——打造“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团队成员将国学教育带入课堂,从“圣贤之道”“经典之颂”“非遗之习”“礼仪之教”四个方面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国学之美,传承传统文化。

  7月4日上午,支教团来到济南市历城区神武小学,迎来了与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团队成员结合《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文献记载,为同学们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孔子课堂”,构建孔子形象,弘扬儒者精神。在学习“孔子学琴”典故的过程中,同学们探究了孔子的治学智慧;在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仁”的本质。紧接着是“经典之颂”模块,团队成员通过对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关雎》的讲解,让同学们在唱诵中领会古诗文的韵律美,朗朗读书声中传递的是对经典的珍重与爱护。

  在“非遗之习”模块中,团队成员选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民间手工艺——剪纸进行详细介绍,从折法、画法到剪法,手把手教同学们剪窗花,一朵朵精巧的窗花在孩子们手中盛放开来。最后,团队成员围绕“传礼”“承礼”“践礼”开展“礼仪之教”模块,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尊老爱幼,将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学”课堂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出发,探索思政教育与传统艺能融合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青少年,以传统国学点亮文化自信。

  一方水土,令文化复活——打造“乡土”课堂

  乡土认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是维系人们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支教团带领同学们学习家乡的语言、历史、地理等文化,增进他们对乡土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 此处隐藏4784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艾滋病培训简报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客服QQ:38536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