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秘支招 > 写作技巧

唤醒写作的“镜鉴意识”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唤醒写作的“镜鉴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唤醒写作的“镜鉴意识”》。

一块小镜子,暗藏大智慧。 

镜子这个物种来到世上,已有几千年,人们与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习以为常。殊不知,镜子的物质形态不断迭代,文化意义也嬗变不止,不断获得新的解释,渐渐挣脱物理形态的束缚,向哲学意象进化。镜子一路走来,承载了太多人类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体验,因而它也富含深刻的哲学原理。关键是,这些原理正在成为人们思考人生、探索世界的法门。令人意外的是,我从写作的角度,竟然发现镜子里也藏着写作的哲学,潜伏着丰厚的“思想红利”,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它就能为你所用,给你赋能。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通过本文,笔者希望看到写作“镜鉴意识”的觉醒,但愿文字工作者都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以境为师,从大千世界中get写作原理,引流写作源泉。镜子,正在挣脱物质形态,成为一种哲学意象和思维方式,为写作赋能 

镜子有着奇妙的进化史。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无意中发现,通过平静的水面,可以照见自己的容颜。这给古人很大的震撼,也引发了他们的无限思考,世上竟然还有一种东西可以照见自己的形状,于是他们以水为镜。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金属冶炼加工,人们又发现,不仅水能照人,光滑的铜面也可以,用铜来造一个轻便的镜子岂不是更好?于是,人类就开始以铜为镜。创新的闸门一旦打开,根本停不下来,特别是人类发明了玻璃后,镜子的家族进入爆发期,铜镜一夜之间华丽转身,成了玻璃镜,于是乎,广角镜、放大镜、望远镜、潜望镜、显微镜等粉墨登场,好不热闹。 

随着文化的演进,镜子的价值形态抽象化。最开始,在人们心中,镜子就是携带某种功能的物件,从性质上看,这种功能价值是具象的,并且与镜子的“实体”是不可剥离的。许多古人的诗句,写了照镜子的感受,如《木兰辞》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描述;李白《将进酒》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刘禹锡《望洞庭》拿湖面做比喻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明代有一名女子冯小青对镜顾影,伤感红颜易逝,喃喃吐语:“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 此处隐藏10245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客服QQ:38536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