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秘支招 > 技法例讲

写稿子不能心存偏见,但一定要敢说“绝对”!第三把符号锤来了:绝对的气势!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稿子不能心存偏见,但一定要敢说“绝对”!第三把符号锤来了:绝对的气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写稿子不能心存偏见,但一定要敢说“绝对”!第三把符号锤来了:绝对的气势!》。

上文写了第二把符号锤:辩证的魅力,今天这篇我们恰恰要与辩证背道而驰,不要“正反合”、直接最高级,这就是第三把符号锤:绝对的气势!
文章的气势,不一定要用绝对词,但绝对词绝对是抬升气势的“特效药”,就像奎宁对于疟疾一样,一旦对症,一粒见效!
“绝对”是一个哲学概念,正如王国维所言:“哲学上之说,大多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比如,辩证法,它是很可信的,因为要考虑对立统一,一般不会把话说得“很绝对”,但“不绝对”可能也意味着“不可爱”。
正如,叔本华讲道“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就是哲学上的外行。”任何事情都瞻前顾后、全面周延,最后一番折腾下来,反而没了味道,哪还有“可爱”可言。
我们不是追求极端,但在一个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气氛,往往需要喊出一个绝对的口号。比如,我会爱你生生世世,直到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这时候,你还去考虑是否符合地理学、生态学,那就不是“煞不煞”风景的问题了,是“傻不傻”的问题!
我最喜欢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写稿子不能心存“偏见”,但一定要敢说“绝对”!
因为一个不敢说“绝对”的材料人,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材料人。
“绝对”大致有三种用途:
一是描述“的的确确”的事实。就是这句话虽然很绝对,但它就是事实真理!
比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又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以上表述是绝对的真理,不容任何质疑,用的时候必须原汁原味,不能有任何变通。
二是给予“到边到底”的定性。能够上升到法律等层面的表述毕竟是有限的,其他场合怎么办?只要契合逻辑、合乎事实,一样可以用。
比如,宁夏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宁夏发展量质齐升最快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全区人民实惠最多的十年。
又如,在苏州姑苏古城有机更新中,当地总结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这些绝对词有法律依据吗?没有!但读起来毫不违和,听起来也很自然,因为与事实没有什么出入,在逻辑上没有什么不妥。
三是亮明“坚定坚决”的态度。就是以一种毫无保留、不留余地的态度,亮明自己的做法。
比如,解放前,在解放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叫做《西柏坡拥军小唱》的民谣唱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在各种督导汇报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以最坚决的态度抓整改;以最严格的标准抓整改;以最有力的举措抓整改。
体制内没有太多高深的工作,与其说需要能力,不如说更需要态度。所以,态度很重要,坚定坚决的态度更重要!
根据以往惯例,“心法”讲完讲“技法”,我们按照使用频率,讲一讲7个常用绝对词。如有遗漏,请留言交流。
01.最
“最”是最常用的极限词,常用当然是因为好用。它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
可以用来总结成绩。比如,某地在年度工作会议上这样讲道:
最有说服力的是经济指标;
最大的亮点是项目招引;
最实的成效是民生改善;
最喜的变化是干事风气。
可以用来阐释道理。比如,某地在发展创新工作会议上这样表述:
发展是最激扬的旋律;
创新是最鲜明的标识;
改革是最强大的动能。
可以用来部署工作。比如,在相关工作会议上,我们可以这样讲:
把创造财富作为最大源泉;
把创业富民作为最大潜力;
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任务;
把深化改革作为最大红利。
又如,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可以这样讲:
尽最大努力;
用最短时间;
花最小代价;
求最好成效。
02.零
“零”也是一个高频绝对词,它的出现也有两种:一是实指,即真正达到了“零”,比如,疫情防控成功实现“清零”;二是虚指,是一种追求的目标、一种坚决的态度,比如,确保事故“零发生”。
以上两种,哪一种用得多?当然是后者,这是态度问题。“零”既可以部署全面工作:
坚持思想“零偏差”;
坚持推进“零温差”;
坚持行动“零时差”;
坚持发展“零落差”。
当然,应用最广的还是社会治理领域:
排查“零盲区”;
整治“零懈怠”;
打击“零容忍”;
协作“零距离”。
03.杜绝
“杜绝”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彻底防止”,可以说是“严防”的升级版、“防止”的最高级。
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只取得过一次完胜,那就是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这样看来,“杜绝”好像多数时候都是不能实现的。
但不能实现的,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吗?正如《倚天屠龙记》赵敏抢婚,范遥说:“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杜绝”就是一种“我偏要勉强”,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比如,在平安护航大会战中,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地喊出“杜绝”:
杜绝侥幸懈怠;
杜绝底数不清;
杜绝漏管失控;
杜绝责任空转。
04.一切
最著名的“一切”,应该是毛主席老家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关于“一切”还有不少表述,比如,1925年《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
又如,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上文不足90字,就用了三个“一切”,这又是何等的气势。我们完全可以从“一切”中借势借力,比如,在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中,有这样一组标题:
消除一切削弱基层政权的因素;
调动一切基层可以调动的力量;
掌控一切基层萌而未发的隐患。
又如,在经济领域,某地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王炸”,提出:
一切盯着项目看;
一切围着项目转;
一切扭住项目干。
05.绝对
我们的标题叫“绝对的气势”,为何“绝对”姗姗来迟?因为“绝对”这个词,绝对不能乱用。
“绝对”有两大语境:一种是政治语境,另一种是非政治语境。
在政治语境下,“绝对”的使用必须慎之又慎。比如,在谈到“党的领导”的时候,一般表述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或“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那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用呢?
可以,但只能在特定领域使用。从权威表述来看,目前只有三个系统能够使用“绝对领导”,分别是军队系统、政法系统、国家安全系统,其他领域绝对不能混用。
在非政治语境下,“绝对”的使用还是相对宽松的,它的作用重点还是在态度上。比如,在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时,就可以用这样一组标题:
要高度重视,绝对不能有丝毫懈怠;
要胸中有数,绝对不能有丝毫闪失;
要强化责任,绝对不能有丝毫悬空。
06.凡是
“凡是”是不是禁用词?不是!马克思主义最讲辩证统一,但马克思自己就说过:“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毛主席也讲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2004年2月27日“之江新语”专栏曾讲道,“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办。”
又如,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上讲到,“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
以上可见,“凡是”这个看起来十分绝对的词,还是很有使用空间的。通过梳理,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凡是”与“人民”往往紧密相连,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民至上”吧。比如,这样一组标题:
凡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就是党委政府应该关注的;
凡是人民群众呼吁的,就是党委政府应该解决的;
凡是人民群众向往的,就是党委政府只争朝夕要干的。
07.始终
“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结束,是时间上的绝对词。它的应用场景大致有两个:一是表达立场;二是亮明态度。
在表达立场方面,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始终”+“坚持”这对黄金搭档:
始终坚持听党指挥的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的履职志向;
始终坚持群众至上的为民导向;
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始终坚持素质过硬的建队指向。
在亮明态度方面,可以这样来写:
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
始终保持见微知著、见叶知秋的极端敏锐;
始终保持夙兴夜寐、朝乾夕惕的工作姿态;
始终保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负责态度。
以上就是第三把符号锤——绝对的气势,这把锤子的特点就在于立场鲜明、简单直接,它就像赵敏一样,爱就爱得轰轰烈烈,恨就恨得蚀骨痛彻,没有闪烁其词,毫不拖泥带水。
当然,“绝对”可以带来气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气势”都来自“绝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是何等的磅礴气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又是何等的振聋发聩!它们都没有绝对词,但绝对够气势。
凡事无绝对。我们要绝对地相信“绝对”,又要相对地对待“绝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客服QQ:38536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