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接地气的语言?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写接地气的语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写接地气的语言?》。
怎样写接地气的语言?
形容一个人“接地气”,是说他不浮躁,沉稳,很平易近人,写材料也是如此。和几个写材料的同行交流心得,聊到“文采”这一话题时,他们就头大不已,就问问我的意见。我能有啥意见,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磨”出来的,没有啥过人之处,如果非的说个理由,那应该就是多学、多用,“唯手熟尔”。
为什么说现在要说接地气的语言?一是群众喜闻乐见,毕竟工作的根本是服务群众;二是群众乐听,只有说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才能融入群众,拉近距离,了解事情,办好实事。习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解释疑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又不显突兀,更能够产生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想学接地气的语言,我们就和习总书记学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不是大白话,是不是大实话,一经推出,全国民众一呼百应,深入人心。所以说,写好接地气的语言就能够让听众听得懂,让群众听得明白,引起共鸣。
铺陈了这么多,那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接下来就跟着笔者一起梳理。
一是学白话
“白话”,让人听明白的话,“大众话”。
【例1】“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硬骨头”“涉险滩,比喻艰巨的任务和前进中的困难和危险因素。习总书记用人们熟知的“硬骨头、险滩”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新挑战,深化改革中面临的新困难。
如: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关键时期,既要各级干部冲在前面,也要群众贴身紧跟;既要提升帮扶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方法,也要提升贫困群众的致富信心和脱贫决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
【例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如是说。强调脱贫攻坚的艰难性及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用在书面材料里可以说是万金油,只要涉及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的题材,都可以使用。如:“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时代里,唯努力者进,唯奋斗者强。
【例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上,习近平主席谈道文明的包容性。用“百花”象征着各国文明,既能突出主题,又能简单明了,还能笔下生花。
用在书面材料里就可以在包容性、开放性的题材上使用。如:树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加大对村级的引导培训力度,激活34个行政村的招商资源,规划建设塑制品工业园,努力形成全民招大商、全民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像这种语言还有很多,像“打铁还需自身硬”“敢啃硬骨头”“拧紧总开关”等等。
二是学俗语、俚语
俗语、俚语,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经验、智慧,在群众口语中流传,比较生活化。
【例1】“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俗语是老百姓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关于鞋子和脚的经验,习总书记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选择和道路,只有人民才有发言权。
这样用俗语听着亲切,在材料里也能增添形象生动。如:在招商引资的道路上,不是靠一刀切,也不是一拥而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实地调研。要明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的引进来。
【例2】“开弓没有回头箭”。意味着开工就要把箭射出去,引申为事情既然已经开始着手做了,就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比喻深化改革的决心。
…… 此处隐藏3183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