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秘支招 > 技法例讲

为什么“拿终稿”的,老看不上“写初稿”的?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拿终稿”的,老看不上“写初稿”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拿终稿”的,老看不上“写初稿”的?》。

入6月份,年中各种推进会陆续召开,再加上群团、社会组织集中换届,文稿压力陡然增加。
市级“两办”综合处室,一般只有两三个人,白天忙不过来,只能加班开夜车。前几天见一兄弟,一脸愁容、两眼通红,闲聊几句,开始抱怨:部门提供的初稿完全没用,改来改去头都大了……
“拿终稿”的与“写初稿”的,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时相亲相爱、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形影不离、有时又貌合神离……
这种感觉,只要在文字岗待过的,都懂!
“拿终稿”与“写初稿”的关系,就是文字岗与部门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01依赖型
综合处室拿到稿子任务后,第一时间就是找部门,一番发号施令后,坐在那里等作品。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大家都知道,写初稿是很累的,既要搭架子,又要找句子,很多功夫都在背后,最终成稿不一定看得出来。
等到部门初稿拿到后,上下打量、左右端详,如果感觉还在路上,大笔一挥,这里帽段上加上几句时髦词,那里标题上做个小整容,最后再填上几句所谓的领导固定表述,一篇稿子便大功告成。
但也要看天吃饭,因为部门文字水平有高有低,一般规律是:大部门强于小部门,常委部门强于其他部门,而组纪宣又强于其他常委部门
一个文字处室,一年文稿任务至少百篇以上,多数初稿水平都徘徊在及格线上下。“依赖型”最大的短板,就是将命运交给了别人,有时候会“比翼齐飞”,但多数时候则是“一起挣扎”。
02抛弃型
既然别人靠不住,那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于是第二种类型诞生了,这就是“抛弃型”。
一位文稿兄弟讲,写稿子一定不能给别人养儿子,要养自己的孩子,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然,初稿还是要的,也不能让部门闲着啊。
于是,彻底把部门抛在一边,用自己的嫡系部队冲锋陷阵,效果当然很明显:一是在高强度写作下,处室兄弟得到了锻炼,文稿水平得到了提升;二是嫡系部队战斗力强,文稿质量有保障、良品率高;三是全产业链腰板更硬,不怕别人“卡脖子”。
但弊端也很明显:一是长此以往,业务部门久疏战阵,会变得越来越不会写;二是稿子越来越多,加班也就越来越多,高负荷带来的高压力,很难可持续发展
03支配型
这种类型就是把部门当下级,初稿上来,召集一帮子人讨论,一圈意见下来,交代给起草人,去改;第二稿上来,副处长讲讲这里还不对,处长讲讲那里要升华,又是一大圈下来,起草人领命回去再改;然后呢?当然是继续第三稿、第四稿了……
在这种轮番轰炸下,部门的心态也在慢慢变化,从刚开始的欣然接受,到略有不满,再到强压怒火,最后多半浑浑噩噩、糊弄而过,你说咋整就咋整,改到哪里算哪里。
岂止是心态乱了,关键是心气没了。当一个人每天接触到都是否定,大脑奖励机制便会逐渐失效,只剩下几句好好好、是是是、行行行,直到最后两眼呆滞、沉默不语。
04惩戒型
这种类型很少,但也不是没有。文稿界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就是部门“给局长写的稿子,往往比给市长的稿子好”。其中原因有很多,或是站位差距,或是对领导语境不熟悉,但“责任心不够”这一条是躲不过去的。
部门想,给大领导的稿子,写好了是别人的功劳,写砸了还有他们托底,所以嘛,过得去就行了。但这种事情多了,综合处室的兄弟也会被搞毛,于是逼得个别兄弟拿起了“大棒”。
怎么惩戒呢?无外乎“三大法宝”:一改、二耗、三报告。所谓“改”,就是借着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名义,让其永远奔跑在修改的路上,其实那边可能早已定稿;所谓“耗”,就是陪加班,借着一起改稿的名义,大家对着电脑,一起从晚7点搞到夜里1点,然后第二天重新来过;所谓“报告”,就是在看似偶遇的时机,在对方领导面前漫不经心地来这么一句:“昨天会议的稿子,好像有点粗糙啊”。
其实,综合处室与部门是一对命运共同体,大家利益相同、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把会开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两者之间的最佳状态,应该就是第五种类型:
05伙伴型
综合处室与部门各有所长,也各有短板。
综合处室的优势有三:一是靠近决策层,有站位优势;二是主业写材料,有文字优势;三是熟悉领导风格,有天然优势。
业务部门也有三大长处:一是对本领域的业务更为精通,这也是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对当前的问题症结看得更准,因为他们离炮火更近;三是被八股“毒害”不深,能在“馆阁体”之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语境。
上下一对比,不难发现,两者的长板与短板,正像是一对阴阳榫卯、欢喜冤家,可以吵架拌嘴,但终归是谁也离不开谁,只有拥抱在一起,才能完美互补。
两家这么互补,但为什么现实中很难“拥抱”呢?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双方都有原因,但如果各打五十大板,那就变成了典型的“只谈两点论,不讲重点论”。
我认为主要症结不在部门而在综合处室,因为后者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主动权。
破解之策可分三步:正观念、建制度、看行动。
第一步:正观念。写稿子的人都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对,一切白费。这个观念就是要摆正位置,综合处室与部门之间,不是上与下的隶属关系,而是左与右的朋友关系。
一位老领导讲过:“别人老说委办是领导机关,其实我们本质上的是服务机关”。不能仗着平台优势、领导资源,就觉得高人一头。月亮看起来很亮,但它是反射的太阳光,失去了太阳这层光环,月亮就只剩下大坑与小坑了。
第二步:建制度。一切工作动力,本质上都来自于“三头”:甜头、奔头与苦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三头”来建章立制。
所谓“甜头”,就像小孩吃糖,能短期内、最好是马上看到好处、尝到甜头。部门提供初稿不积极、不尽心,根源在于尝不到甜头,缺少获得感。
聚焦这一问题,关键要明晰文稿“产权”。比如部门精心准备了一篇才思俱佳的初稿,综合处室简单加工一下便呈送领导,领导的表扬部门看不到、也听不到,他们还会有什么积极性?
如果部门拿来了一篇好的初稿,我们虽然加工打磨,但这份稿子的产权至少80%是属于部门的。在得到领导认可后,应当第一时间反馈给部门,让他们及时听到夸赞声。
所谓“奔头”,就是长期的成长价值。如果说“甜头”属于多巴胺式的即时奖励,那么“奔头”就是内啡肽式的延迟满足。
与部门一起写稿子,目的是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一起进步。部门也喜欢跟高手过招,虽然过程可能痛苦一些,但成长是实打实的。
针对这一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两套机制:一个是一起定提纲,每次会前两家各准备一套提纲坐下来商量,不求谁说服谁,只求碰出火花;另一个是跟班作业,定期让条线部门的同志来脱产挂职,为期半年,全流程、沉浸式参与文稿起草。
所谓“苦头”,就是反向鞭策机制。人终归是趋利避害的,只有萝卜不行,适当的大棒,也是必要的。
目前,我们建立了一个通报机制,对那些多次提供次品,反复出现低级错误的文稿进行通报。
第三步:看行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当初我们也想了很多点子、出了制度机制,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部门一看,原来是稻草人,就没谁会当回事了。所以,有了制度,就执行下去,能执行几条,就定几条,不能执行的,就不要提了。
写稿子是个苦差事,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大的追求是一次过。有谁会愿意天天对着电脑到凌晨呢?每次跟部门的同志坐在一起商量材料,自己都会反复用一句话作开场白:“咱们是一条船上的兄弟,小目标是为了稿子一次成型、不翻烧饼,大目标是为了一起早点回家、陪陪家人。”
这句话,送给自己,送给处室的战友,也送给部门的兄弟,更送给天下材料人。
稿子重要,日子也同样重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客服QQ:38536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