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材料用典】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写材料用典】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
【例文】很多时候,对于危险之地,人们往往十分谨慎,反而不易出事,恰是那些看似无忧之处,时常让人措手不及。明代文学家程敏政的《夜渡两关记》,在写景中给人以哲思。作者过清流关时,人们说“颇险恶,多虎”。因此,准备充分,顺利过关。过清流关后,看到“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事实上,此乃昭关的前奏,到过关时却“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后来,作者极其狼狈地渡过昭关。可见,“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中国纪检监察报《图之未萌,虑之未有》)
【典故】出自《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释义】意思是,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赏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孔子看来,做任何事情,预先有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则会一事无成。《道德经》里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讲的是做事情要在问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考虑周全、处理妥当,治理国政就要在祸乱还没有发生之前做好准备。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工作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因为准备好对策,“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些,立身最低点、争取最高值,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有利于规避风险、行之久远。在前行的路途中,一个人如果凡事心存侥幸,只重好处不重风险,只看眼前无视隐患,久而久之便会深陷险境而不自知。踏上新征程,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用法】主要适用于工作部署会议、机关干部大会,侧重强调底线思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强化风险意识,把问题想在前,把措施定周全,把握工作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