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素材 > 写作材料

【写材料用典】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

摘要:好笔杆子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材料用典】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好笔杆子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写材料用典】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

【写材料用典】

【例文】“底线”原指“长方形比赛场地中短边的边线”,也指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事情就会发生质变。“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种行动哲学,是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治理智慧。(学习时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

【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春秋 · 左传 · 文公六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释义】意思是,预备好意外的事,这是古代的好教训。临时去请求而没有得到,这会遇到困难。所得虽然一时用不着,有什么害处?

【赏析】在中国历史上,“备豫不虞”是长期积淀的深邃智慧。《易经·系辞下》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都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高枕无忧。《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是提醒人们要有敬畏、心存忧患,从而避免祸患,长治久安。“于安思危,危则虑安”,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它代表一种高尚品格,体现的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回望历史,先贤们始终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将忧患与治国理政相联系,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智慧。就连不会吟诗作对的老百姓,也明白“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朴素道理。回顾我们党的光荣奋斗史,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时刻心存忧患。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不少。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切实增强本领,做到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党课报告、党校开班讲话,侧重强调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时刻树立底线思维,把问题预想到,把措施制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客服QQ:385360298